“政府現在提倡打造‘新中裝’,和眼下中國本土品牌的集體困境很有關系”,從北京回滬后,陳野槐在其工作室接受了筆者的采訪。
陳野槐是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美國紐約時裝學院的服裝設計師。畢業(yè)后,曾先后在紐約第七大道的著名時裝公司zum zum、halston、 donna karan任設計師,也曾是洛杉磯tadashi時裝集團的設計總監(jiān)。2009年自立門戶,在上海成立GRACE CHEN高級定制設計中心。
雖然她現在的工作是為金字塔尖的一小撮人制作衣服,但問起最欣賞的品牌時,陳野槐提到的卻是優(yōu)衣庫。她說自己的最大夢想是能夠改變街頭的風景,希望將來可以擁有一個優(yōu)衣庫姊妹品牌。
但這在中國現在還很難。一方面獨立設計師品牌很難有龐大的資金去開店、投資渠道;另一方面,即便是像她這樣受過了高等的設計教育,如果直接去做了商業(yè)品牌,仍然會有些擔心其設計師身份不能被認可。
“中國設計圈很奇怪,人們常常會擔心自己的作品沒有‘設計’,對于成功的認識也不夠‘務實,陳野槐說。很多人判定一個設計師是否成功,并不是依據他(她)設計的服裝有多少人在穿,而是獲得了什么獎項。也正是因為爭奪獎項,使得T臺上充斥著標新立異的設計,忘記了服裝最原始的穿著功能。
“現在,我做了高級定制,沒有人會不認為我是一名設計師。”陳野槐非常不認同人們將優(yōu)衣庫的成功完全歸結于營銷、管理等,“你不能否認優(yōu)衣庫依然是有設計的,除了面料上的創(chuàng)新,即便是一款簡單的T恤,你很難在別處買到一模一樣的。”
在她看來,一名設計師如果沒有獲得商業(yè)上的成功,則不能稱之為成功,“連阿瑪尼都說,成功應該讓市場來檢驗?!?/P>
在陳野槐看來,人們之所以不把一名商業(yè)品牌設計師當作設計師,也是因為那些知名的中國本土服裝品牌,以往缺少對設計以及產品本身的關注,而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營銷等其他方面,而這也恰恰是造成中國本土品牌不敵海外品牌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