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將視野投向了海外。國慶假期,筆者在韓國的一些大型商場發(fā)現,購物結賬時使用移動支付方式優(yōu)惠多多,有的可以打折,有的可以返現,有的贈送價值不菲的產品,奇怪的是,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這是為什么呢?
按道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戶都應愿意使用移動支付,因為它非常便捷、節(jié)約時間,省掉了兌換外幣的麻煩,但是,當筆者在國外嘗試使用移動支付時,好幾個營業(yè)員表示她們不認識漢字,拿著手機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付款。支付效率太低、中間環(huán)節(jié)出現障礙,自然會降低消費者的使用熱情,影響他們的使用體驗。這就提醒國內的移動支付平臺,不僅要和那些與旅游高度相關并且有強消費吸引力的國外商家建立合作關系,更要通過培訓、宣傳,讓營業(yè)員也具備推廣移動支付的能力。
能否保障海外移動支付安全,也是消費者憂慮的問題之一。移動支付自然要用到互聯網,一些消費者擔心接入國外商場的公共WiFi可能會有資金、密碼被盜取的危險。一旦被盜取了資金,在國外投訴和維權的成本也比較高。要消除安全隱患,一方面需要完善數據和系統,讓消費者的每一次支付都有據可查,更加方便賬面的管理;另一方面整個移動支付行業(yè)都要行動起來,關聯更多的支付行為和商家信息,構建完整的消費者個人資金流動網絡。只有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移動支付安全的信心,才能真正培養(yǎng)移動支付的習慣。
此外,海外移動支付還需創(chuàng)造更多的移動場景,目前海外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所不夠豐富。雖然各方積極布局,但是大多數移動支付業(yè)務與產品仍處于試用階段,在國外市場還沒形成一定規(guī)模。比如國外有一些別具特色的街頭小店,雖然基礎設施不那么完備,但生意十分紅火,不需要以提升支付效率來獲得客源,這就給海外移動支付的擴張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移動支付平臺應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為出發(fā)點,不斷拓展海外移動支付應用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廣闊的應用覆蓋,形成健全的移動支付生態(tài)系統。
據悉,國慶期間,支付寶在香港、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等多個內地游客出境目的地推出“十一”期間專屬折扣,滿足支付寶客戶“無現金”購物需求。國內移動支付平臺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在海外的影響力,讓已經積累的大量用戶在出境消費之時為其代言,達到了擴張市場的目的。下一步,不妨在完善服務上多下功夫,創(chuàng)新移動支付模式,提升用戶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