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換季,服裝銷售也進入旺季,眾多服裝商場、專賣店打折促銷服裝的廣告比比皆是。不少消費者特別是愛美的女士們都想狂逛一番,淘到一兩件既便宜又時尚的服裝。省消費者協(xié)會相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服裝折扣貓膩多,買之前一定要貨比三家,別被低價迷了眼。
換季服裝開打“促銷牌” 別被低價迷了眼
促銷火熱進行中
10月23日正值重陽節(jié),筆者走訪省會中山路上多家商品專賣店看到,店門前都貼起了“重陽熱火促銷”、“久久重陽送好禮”等廣告標語。業(yè)內人士介紹,現在正屬冬裝上季、秋裝打折的黃金階段,剛剛送走了中秋、國慶疊加的“雙節(jié)”,又趕上了此時的促銷好時機,所以賣家都不肯放走這一營銷商機。
筆者走訪一些專賣店發(fā)現,秋裝的折扣幅度均為5-7折,而秋款的鞋居然能打到2-6折。在某家商場的一樓營業(yè)大廳內,一條長長的貨架周圍聚集著很多顧客,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家品牌鞋店在促銷秋款皮鞋。一款標著原價1900多元的黑色皮靴,促銷價竟為300元。一些標著原價一千多元的冬季雪地靴,現價也均為300元。
常被低價“迷了眼”
王女士前幾天去北國商城逛街,看到很多服裝品牌都在清倉打折很是動心,一口氣給自己買了七八套衣服,但抱著一大堆廉價的衣服回家后,很快就后悔了。她發(fā)現這些衣服盡管很便宜,但由于是掃尾的打折貨,有的衣服要么顏色不適合自己,要么款式已經不流行了。
這種“打折購買后悔癥”,是不少瘋狂購物者都會犯的錯誤:因為折扣多而購買了并不合適的衣服;或是遇到了本季最愛的款式打折,便大有不買不解恨的情緒,而不論該貨品是否還會流行或將會流行。這些衣服買回家根本穿不了幾次,其實是一種浪費。
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年輕白領晶晶說,自己是個購物狂,不論是平時逛街還是網上購物,一看到折扣品就容易“熱血沸騰”。于是每次都一下子買回來很多件衣服,但回到家卻發(fā)現并不都是想象的那么完美。
比如說,一雙黑絲絨的高跟鞋上鑲嵌著一些小亮鉆,但是由于在購買的時候沒有仔細檢查,回到家才發(fā)現上面有幾顆亮鉆已經脫落了。還有一次,她看到一件非常喜歡的針織衫,付款后才發(fā)現有脫絲的現象,賣家指了指墻上的標語“特價商品概不退換”幾個大字,說什么也不給她換。
應對打折要理性
省消協(xié)相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打折商品,一定要理性?!按蛘鄣囊路欢ㄒ┥仙砗筮m合自己,不能因為貪圖便宜就隨便買下來,那樣買回家也不穿,還是浪費錢。我一般會選擇一些經典款的服飾,或者百搭的包包、鞋子之類,永遠不會過時?!蹦秤皹堑姆b搭配師小孫介紹說。
據一位經營服裝的人士介紹,某些被打折的服裝多是商家把衣服上原來廠家印制的價格標簽去掉,自己私下再將打印的新價格標簽加上,然后以所謂打折低價進行銷售。
對此,業(yè)內人士建議,為避免上假打折的當,消費者購買服裝前最好提前做些功課,特別是對一些知名品牌,可以先上網查詢其真實廠家價格,或是多走幾家商場貨比三家,從中了解所購商品的真實信息。消費者要善于通過仔細甄別,發(fā)現商家打折宣傳中的不實之處,尤其是對那些價格過低的服裝要特別小心。
另外,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特價、優(yōu)惠、降價、促銷等商品時,應特別注意產品是否注明因質量問題而降價,看清商品及包裝、購貨憑證上的文字標志,防止不法經營者以“特價品”的名義銷售“處理品”。
正常的商品打折與處理品、殘次品、滯銷品的降價不是同一個概念,二者在售后服務的保障上不能享有同樣的規(guī)定。處理品是因商品有質量問題才降價處理的。打折商品則不同,它與商品質量無關,只是商家促銷的一種手段。
打折商品若有質量問題,應一律視為正常商品實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換)。針對打折商品,如果出現商家不予退換或其他問題,消費者可持購物憑證向工商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