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國際奢侈品牌高調宣布上調產品價格;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本土奢侈品牌認知有限。最近一月以來,這兩種現象交織之下,奢侈品行業(yè)再次以冰火兩重天的態(tài)勢展現在公眾面前。
從公開消息可以看出,近期包括SK-II、香奈兒和迪奧等在內的奢侈品牌,先后傳出上調產品價格的信息。與此相對應的是,本土奢侈品牌價格是否上漲則鮮有耳聞,更有甚者,畢馬威在2012年對奢侈品消費者進行調查發(fā)現,國產奢侈品鮮有人問津。
對于這種狀況,有分析人士對記者介紹,國產奢侈品牌的市場接受度偏低,國際品牌在奢侈品市場中的主流地位堅若磐石,因此在銷售中產生品牌價值決定價格的現象。而這種狀況,在二次流通中也得以體現,有典當行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奢侈品典當基本不操作本土品牌。
洋奢侈品牌紛紛漲價
奢侈品品牌此輪漲價潮自2012年年末開始掀起,SK-II、香奈兒和迪奧等品牌先后宣布產品價格上調。SK-II于1月4日上調八成產品的價格;香奈兒將于1月中旬上調產品價格,漲幅在7%-30%之間,迪奧將于2月1日全球漲價,漲幅30%左右。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致電香奈兒專柜咨詢漲價事宜,專柜表示,漲價確實屬實,但上漲幅度并不大,“只是有部分產品價格有上漲,大概漲幾十塊錢”。對于漲價的時間,專柜則回復稱是1月15日。
對于價格上調的原因,有漲價企業(yè)對外稱系原料上漲等因素使然。不過,這些觀點卻遭到一些市場人士的反擊,認為鑒于國人對奢侈品追捧等因素,所有的漲價最終將被轉嫁給中國消費者。
從整個奢侈品消費市場來看,貝恩公司公布的《2012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年增長率有所下降。
但是,中投顧問輕工業(yè)研究員熊曉坤認為,奢侈品市場再次繁榮并不是不可能?!拔磥砦覈鴮ι莩奁返南M將趨于穩(wěn)步增長狀態(tài),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人民消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奢侈品市場需求量愈來愈大。近幾年,我國奢侈品市場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但其后受宏觀經濟走低影響,奢侈品銷量出現下滑。奢侈品市場與宏觀經濟走勢聯系緊密,待我國經濟回暖后,奢侈品市場將再次出現繁榮景象”。
本土奢侈品牌遇冷
巨大的市場基數使得眾國際一線品牌對中國內地市場傾注越來越多熱情。但是,雖然同屬奢侈品行列,但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卻遭遇冰火兩重天的發(fā)展態(tài)勢。
和國際品牌受追捧相對應的是,國產的奢侈品牌頗為尷尬。一方面,這些品牌坐擁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可謂占盡天機;但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消費者卻對國產品牌的奢侈品關注度有限。有消息顯示,一款價格為168萬元的海鷗腕表從2010年推出至今,只賣出兩塊。
而公開報道顯示,畢馬威審計與咨詢事務所在2012年對中國1200名奢侈品消費者進行調查發(fā)現,相對而言,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認知度非常低,以服裝、箱包、鞋子、飾品等行業(yè)的奢侈品品牌為例,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受訪者在被問及奢侈品牌時會想到本土品牌。
這種境況,甚至延續(xù)到二次流通的過程中。
寶瑞通典當行民品經營中心總經理王德強對介紹,在奢侈品的典當業(yè)務中,主要針對國際一類品牌,因為這類品牌的社會認知度高,進行二次流通的機會也多,消費者的認知度高。國內的奢侈品牌也會有業(yè)務咨詢,但是基本不操作。
三因素制約本土品牌發(fā)展
熊曉坤介紹,國產奢侈品目前的狀況不容樂觀,市場接受度較低,國際品牌在奢侈品市場中的主流地位堅若磐石。在銷售上,因品牌而產生價格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奢侈品的品牌價值占了其總價值的較大比重,消費者購買奢侈品更多是為了得到品牌給其帶來的滿足感,奢侈品的品牌價值決定了其價格。
同屬奢侈品,為何差距如此明顯?
“中國奢侈品品牌的發(fā)展瓶頸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國奢侈品市場混亂,仿制品較多,尤其在奢侈品電商中更是仿制品泛濫,這不利于奢侈品市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二,品牌營銷能力較弱,奢侈品品牌的建立至關重要,而品牌樹立目前是我國奢侈品發(fā)展的短板;第三,我國奢侈品市場呈現“粗放式”發(fā)展,消費者消費方式尚未成熟,市場需要合理引導奢侈品消費。”熊曉坤稱。
此外,亦有品牌研究人士認為,從發(fā)展狀況來看,品牌的價值是由多方面因素累積而成,總的來看,國際品牌普遍比本土品牌會“講故事”。只要提到一線的奢侈品牌,消費者很容易將這些品牌與某些故事或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進而增加認知度促進購買。但是,本土品牌在講故事式的品牌文化建設中卻略有不足,因此,在消費者的心目中難以形成固定的品牌印象,品牌認知度也因此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