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增幅接近8%。這讓歐洲國家羨慕不已,但卻讓中國開始思考,因為五年前的增長率高達15%。在近日舉辦的北京Chic博覽會上,參展商同樣觀察到國人消費行為的改變。上海紡織控股集團旗下上海紡織時尚產業(yè)發(fā)展公司副總經理許斌認為理性消費已經來臨,但無需擔憂,因為這種消費模式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在整個國家流行。
多個中國參展商表示,“中國市場開始變得困難。與歐洲相比,沒錯,我們還行,但這和五年前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原因自不用多說,競爭更為激烈,外國品牌開始大舉進軍內地,原本從事出口或加工貿易的中國企業(yè)也轉向發(fā)展國內市場。北京大華天壇服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海燕表示,“不要忘記,我們的經濟取決于美國和歐洲。生產商同樣有需要發(fā)展自己的品牌”。
這個情況同樣反映到了此次展會。今屆觀眾人數(shù)約為10萬人,比一年前下跌10%。主辦方之一,中國服裝協(xié)會副會長陳大鵬表示,“中國經濟增幅放緩。但我們時裝行業(yè)仍然保持雙位數(shù)增長”。
法國出口成衣協(xié)會負責人Patricia Brafmann表示,“法國展館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感覺到觀眾人數(shù)整個下滑。但觀眾素質提高。他們都花更多時間去觀看展覽的時裝系列,很多參展商都接到訂單”。
中國的銷售模式也開始緩慢改變。在大城市開始出現(xiàn)“買手店”,這類似于國外的多品牌店。一位中國男裝生產商告訴我們,“這開始出現(xiàn)。但不要忘記中國男性仍然非常傳統(tǒng),他們對于自己搭配服裝沒有或幾乎沒有什么信心”。
北京Chic博覽會的另外一個重任就是推出一年兩屆。為此,2011年秋季面世的Chic Young Blood(潮流品牌展)現(xiàn)正計劃固定在十月份舉辦。但這將面臨眾多地區(qū)性展會和上海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