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這些國內品牌,在中國早已興起了專注于高級定制的商家。起源于1979年開辦于大連附近的一家連縫紉機都要從員工家里搬來的小廠,1995年創(chuàng)立品牌,創(chuàng)世(Trands)男裝的頂級定制套裝售價高至8.8萬元,其工藝水平已經不遜于世界一流品牌。你也許不知道,胡錦濤和比爾?蓋茨所穿的西裝出自同一個品牌,就是創(chuàng)世;巴菲特在專門為其錄制的視頻中說自己現(xiàn)在有9套來自中國的西服,其他的都被他扔掉了。他還調侃要和比爾?蓋茨開一家店,專賣這個牌子的衣服。
可見,在中國其實并不欠缺高端質優(yōu)的產品,少的只是一些適當?shù)木哂兄袊氐耐茝V宣傳。
中國服裝奢侈品牌路在何方?單純靠名人效應拉動整個本土服裝品牌是不可能的,在嚴苛的市場競爭下,運營出品牌文化、產品線有競爭力才是關鍵,想憑包裝和借鑒“洋品牌”提高品牌溢價是目光短淺的行為。想要步入“奢侈品”的行列,中國時裝品牌必須進入轉型期。
目前,中國時裝品牌的宣傳策略,無論是品牌手冊、老板專訪,這些中國品牌永遠重復的口號是“目標消費者在18-30歲之間,喜歡時尚和購物的城市年輕人。”而國際品牌運營的基礎則是品牌創(chuàng)始人和故事,這些在中國時裝品牌上基本為零,而且還缺乏中國元素。相反,許多做得不錯的品牌,包括第一夫人穿的“例外”都是采取“洋元素”包裝品牌,從店面到服裝LOGO都是全英文設計,讓人誤認為這是個國外品牌。這是中國品牌必須改進的。
除了缺乏品牌文化歷史和故事,個性元素也是中國時裝品牌所欠缺的?,F(xiàn)在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很強烈,很多高端人群在對奢侈品消費的增長過程中,希望能夠獲得在同樣級別中的個性化服務,因為他們希望區(qū)別于其他眾多的高端人群,有更高層次的個性化消費,體現(xiàn)自己的社會身份和價值。這意味著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奢侈品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大,低調、考究、服務周到的奢華品牌會在中國面臨更加巨大的發(fā)展空間。中國服裝品牌未來只能拋棄“洋化”的模仿,真正走出一條具有中國元素的個性之路。第一夫人彭麗媛最近入選名利場最佳著裝,讓“例外”等中國本土品牌走到了公眾面前,也讓人思考,一些質量款式不錯價格也等同國際大牌的中國高端品牌,即使是在國內,了解的人也并不多?看來,中國高端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也要向國外奢侈品大牌學習如何做廣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