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大牌」跟「大眾品牌」一出聯(lián)名,就會有排隊、通宵、瘋搶等可以登上頭條的新聞爆炸。
對此十三姨真的非...常理解:
Supreme價格買到LV、川久保玲;
H&M價格買到Versace、Balmain、Alexander Wang;
優(yōu)衣庫價格買到愛馬仕...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的設計款...
超級劃算超級nice超級棒棒噠。
既有大牌的高逼格,又有大眾品牌的平價,更何況人家還限量,這么好的東西不是誰都能穿到,通宵排隊必須搶!不搶才傻咧。
但十三姨又充滿黑人問號臉。
搶到了,然后呢?
此前發(fā)的優(yōu)衣庫篇,有讀者在留言區(qū)直言:
“優(yōu)衣庫怎么了,人家和還愛馬仕聯(lián)名呢,你高攀不起blabla...
怎么著?
真以為買大牌聯(lián)名,就能穿上大牌了?
原本以為聯(lián)名款
真的是為大家謀福利
▼
原本我覺得一個是大牌,有格調又牛逼,總監(jiān)、設計師、面料全都是國際視野里最好的資源;一個是大眾品牌,雖然格調弱了些,款式基礎了些,但勝在廣受歡迎且買得起啊。
這兩個碰在一起,不僅推廣了大牌的知名度,讓它更和藹可親,也拉高了大眾品牌的逼格,更是給我們消費者謀福利。
你想啊,大牌利用自己資源,和廣為人知的大眾品牌聯(lián)手做出來的衣服,那家伙碰撞出來的衣服,肯定是讓我們好穿、好看、更時尚了。
這種聯(lián)名,對大牌、大眾品牌、還有消費者,三方共贏。買到手不炫耀的才是傻。
但怎么現(xiàn)實看到的聯(lián)名
并感受不到什么福利
▼
不僅沒福利,連炫耀的欲望都沒有,即使硬著頭皮炫耀了,都超尷尬。
首先
歡迎Supreme和它熱衷拼logo的大牌朋友們
①
Supreme×LV
▼
LV可以說非常猴急了。
直接拿各自的衣服款式和品牌主色,混貼上雙方的大Logo,就完事了。
老牌子已經(jīng)到了心酸到擔心年輕人不用logo,就看不出來自己找Supreme聯(lián)名的地步了嗎?
而Supreme貌似忘記了2000年曾推出印有類似LV Monogram花紋的滑板,被LV以侵權為名銷毀這件事。
如今完全出賣自己的Logo,任憑LV自由發(fā)揮。
當然了,一件T恤被分不清Superme還是Supreme的人炒到上萬塊,換作我,就算對方招數(shù)再低級我也不吱聲啊。
②
Supreme×川久保玲2017
▼
比起LV對Supreme的強暴式大花logo,川久保玲對Supreme要稍有誠意。
但僅限于T恤,取了早前一位美國藝術家為自己操刀的經(jīng)典廣告:
通過一張張被蹂躪的臉體現(xiàn)出品牌的意識流心態(tài),結合著Supreme做成胸前的印花;
其他產(chǎn)品和LV一樣,控制Supreme,比如印著兩者Logo的“雨衣”,復制粘貼“眼睛”系列做成的西裝、襯衫。
保持自己的強調、經(jīng)典元素挺好的,對你們這樣的大牌來說也非常容易。但能不能搞清楚這是聯(lián)名,你讓我們去哪兒找找Supreme?
接下來
歡迎H&M與死死吃定它的大牌朋友們
①
H&M×Versace
▼
瞎子都能看出來又是一場“強暴式”聯(lián)名。
由非常堅持自我的Versace主導,整場聯(lián)名,除了H&M這個名字和價格,基本看不到H&M的影子。
請問這些印花、設計,配這個面料,給H&M里的哪位顧客穿?
是,當時“Versace for H&M”發(fā)售,的確有很多消費者搶。但你知道沒隔多久這一系列就在國內遭遇大規(guī)模退貨么。
因為廣告片中歐美模特穿著的款式,到現(xiàn)實自己身上走樣;以及店里只給15分鐘挑衣服時間,而且不能試。導致很多人根本沒有試穿,買回來后不合適。
而“Versace for H&M”挑在年尾上市,這時間也是意味深長。要知道它的夏裝款式等到了明年穿上身時可能已不再流行,這也是造成大量退單的原因之一。
居心何在可以說很明顯了。
打著聯(lián)名的名頭,卻各自心懷鬼胎。只為圈錢、銷量和推廣,對消費者來說根本無實際用處。最終弄巧成拙。
②
H&M×Balmain
▼
瞎子都能看出來又是一場“強暴式”聯(lián)名。
由比Versace還堅持自我的Balmain主導,整場聯(lián)名,H&M淪為“低價Balmain”。
緊身的剪裁、硬朗高聳的墊肩、燈籠褲款式...
天鵝絨材質、巴洛克提花、珠飾、金屬線點綴……對Balmain來說,不是什么問題,但是做成低階的H&M,基本就是葬愛家族和淘寶同款。充斥著廉價與俗氣。
最后
歡迎比H&M被吃的更死的優(yōu)衣庫
UNIQLO X LEMAIRE
▼
Lookbook美死了!
和平時見到的優(yōu)衣庫完全不同,又性冷淡又仙兒。
就產(chǎn)品本身而言,純色、剪裁很有設計感。沒毛病。
雖然LEMAIRE已經(jīng)是愛馬仕前總監(jiān)了,但媒體都借“去優(yōu)衣庫買愛馬仕”做宣傳,你以為幾百到一千就真的買到愛馬仕了嗎?
優(yōu)衣庫和LEMAIRE的合作,雖然無大logo、印花,但依然被這位愛馬仕前總監(jiān)LEMAIRE主導,除了廉價的面料應用,基本還是愛馬仕設計套路,顏色、款式,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并不怎么好穿,具體參照商務范的優(yōu)衣庫聯(lián)名買家秀文章。
這場設計中,如果優(yōu)衣庫有存在感,只限于面料和價格的選取,可以稱之為“低價愛馬仕”。
但無論是LEMAIRE、愛馬仕還是優(yōu)衣庫,當時都火了一把。
把它們捧火的消費者,也的確裝了個X,但買了退、掏了錢、過季就扔的心酸LEMAIRE看到了嗎?
聯(lián)名真的挺好的
但能不能對彼此負點責
對消費者負點責
▼
被大牌選中聯(lián)名的大眾品牌能不能有點要求?能不能不只滿足于自己的logo和大牌拼在一起?能不能不任由話語權強的大牌控制自己?
明知道一些有倚老賣老嫌疑的大牌,確實急了,想通過和紅火的潮牌、大眾品牌聯(lián)名,通過并不怎么走心的嫁接款式的做法,在年輕人的市場打開知名度。
也還是選擇了在提升逼格、盆滿缽滿的名利當前,接受“入侵”。
還特么聯(lián)手打造出應該買必須買不買就是傻的幻覺來催眠消費者。
而以為買大牌聯(lián)名就穿上大牌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是不是不管它做成什么樣,都去搶?
一件衣服搶的是附加值大于本身價值的時候,就涉嫌“裝逼”了。
用優(yōu)衣庫價格買到的所謂愛馬仕,本身形式就大于內容。
買到了真沒什么好炫耀的。
還不是大牌老一套設計,只不過換成個大眾品牌的載體,在品牌溢價和面料成本上做讓步,拉攏年輕市場。雙方用力做點宣傳,低價就能買到大牌的逼格誘惑,不僅讓人投降還排隊搶咧。
卻忽略了真正的應該去欣賞和追逐本該屬于聯(lián)名款的兩個品牌碰撞出來的精彩的設計感。
而這樣的聯(lián)名款,對消費者來說,更多是劃算、以及用便宜價錢買到大牌逼格的沾沾自喜。
這樣的炫耀又真的有底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