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勤勞節(jié)儉,近些年卻與“奢侈”一詞掛上了鉤。
我國奢侈品消費在短短20年間躍居世界前列,不僅令世人瞠目,連我們自己也不免被嚇一跳。據(jù)媒體報道,今年春節(jié)期間,中國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去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達126億美元(尚不包括私人飛機、游艇與豪華車)。
與國外情況不同的是,在這近似“瘋狂”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中,年輕人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皳碛旋嫶蠖贻p的新興消費群體,是中國奢侈品市場的重要特征。這個群體的年齡已遠遠低于西方國家的奢侈品消費者,甚至也低于同處亞洲的鄰國日本?!?/P>
這是2011年11月兩家境外知名公司推出的調(diào)查報告得出的結(jié)論。該項調(diào)查首次將目光投向中國“80后”群體,揭示其獨特的奢侈品消費觀。
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fā)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非生活必需品。好的、貴的、非必需的是奢侈品的典型特征。
有業(yè)內(nèi)人士這樣撰文闡述:奢侈品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與人生態(tài)度,擁有奢侈品絕不僅僅是一擲千金地擁有某些物品或享受某些服務(wù),而是追求最美好事物的全過程。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奮斗過程,二是追求唯美的選擇過程,三是精致生活的體驗過程。
以此標準衡量,中國式的奢侈品消費許多都與之大相徑庭。
一是根本沒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奮斗過程”。許多年輕人購買奢侈品,花的并非自己的錢或是父母給的,或是向父母索要的。還有相當一部分奢侈品消費者是買來給別人用的,即用來送禮的,也就是說,許多奢侈品的享用者是“別人花錢自己用”受賄來的。奢侈品成了腐敗的“介質(zhì)”,是“中國式消費”的典型特征之一,腐敗官員的窮奢極欲令人震驚。
二是沒有或無法“追求唯美的選擇過程”。在境外“掃貨”的國人,購物的過程??捎谩皰呤帯?、“搶購”來形容,選購場面時常如同打仗一般,何談“唯美”?
三是享受不到“精致生活的體驗過程”。在中國,拎著大牌手包擠公共汽車、擠地鐵已成為一道獨特景觀,為買一個名包或高檔進口化妝品省吃儉用幾個月的、使用奢侈品的同時體驗著或艱辛或粗糙生活的大有人在。
可以說,為面子、為攀比的“炫耀性消費”仍是當今我國奢侈品消費群體的一大特征。
在中國人以往的概念里,奢侈品幾乎等同于貪欲、揮霍、浪費。如今,人們的觀念已發(fā)生了極大改變,擁有奢侈品逐漸成為展現(xiàn)個性與發(fā)展自我的一種標榜和主張。但由于上述特點的存在,我國的奢侈品消費中仍充斥著貪欲、炫耀、揮霍與浪費。
貧窮的中國與奢侈的中國,顯然都不是我們所要的。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健康、和諧、美好的生活,才應(yīng)是13億中國人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