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將托起棉花消費
除了產出與庫存外,棉業(yè)上下對終端消費的走勢也倍加關注。隨著經濟回暖的預期增加,新一年度的棉制品消費及其對庫存消耗的積極影響被寄予厚望。據美國農業(yè)部棉花展望委員會主席Carol Skelly介紹,過去幾年來,美國消費者所使用的棉花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2012年,人均棉花消費量僅為11.7公斤,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造纖維制品逐漸取代了棉制品。但她認為,在對棉制品的優(yōu)良特性認知加深的情況下,美國消費者2012/2013年度和2013/2014年度的棉花使用量或將逐漸恢復。
在新一年度的棉花消費中,研究機構和企業(yè)代表普遍看好印度、孟加拉國及越南等新興市場的表現(xiàn)。DML集團董事Chirag Lakhani表示,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受益于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印度的紡織產業(yè)不斷向價值鏈上游移動。2012/213年度印度棉花的本地需求強勁,國內消費量已增加了170多萬包。如果印度的投資政策進一步開放的話,其棉花消費量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趕超美國。與此同時,孟加拉國及越南的棉制品消費也增長強勁。Ray Butler指出,由于勞動力成本比較低,這兩個國家的引資量逐漸增加,其棉紡產業(yè)發(fā)展速度加快。在過去7年里,越南的棉花消費增加了1倍之多。
棉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纖維品種,近期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據美國棉花公司與美國國際棉花協(xié)會的“生活方式”調查表明,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價值。在意大利,盡管消費者購買的服裝數(shù)量在減少,服裝的品質卻在提高,能夠彰顯品位的服裝最受消費者青睞。與會人士指出,要恢復棉花在服裝和家居服飾行業(yè)的地位,就必須創(chuàng)造并重塑市場需求,使消費者、品牌和零售商了解棉花的價值和重要性,找回失去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