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個月之前,在著名的時尚論壇thefashionspot.com 上出現(xiàn)了一篇名為《中國“山寨”文化》(China's“Shanzhai”Couture)的帖子,貼出了中國設計師郭培所創(chuàng)建的“玫瑰坊”時裝定制公司出品的一系列禮服的圖片。從對比圖中可以看出,這些設計與Christian Dior、Valentino 等國外知名品牌設計明顯相似。
事實上在此之前,所謂的“郭培禮服抄襲事件”在國內(nèi)各大論壇上已經(jīng)鬧得沸沸揚揚,事件相關各方包括郭培本人也都出面作出了解釋。在網(wǎng)易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訪談當中,郭培反復強調了三個重點:第一,如今在網(wǎng)上流傳的設計,大多數(shù)并非她自己署名的作品,而是公司其他設計師所為;第二,如果有客戶拿著衣樣或圖片上門作為定制的參考,滿足他們的要求也是設計師的工作內(nèi)容,因此不存在抄襲這一說法;第三,有史以來,設計師的靈感發(fā)生重合,或是設計師相互借鑒的例子不勝枚舉,不能因為款式或面料相似就斷定這是抄襲。
事件已經(jīng)過去一月有余,09/10 秋冬中國國際時裝周也于3 月30 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一方面,“山寨禮服事件”對廣大網(wǎng)民而言更像是一個娛樂事件;另一方面,以郭培為代表的中國時裝界人士則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大眾來關注中國設計和中國設計師。僅就這一層面而言,他們的愿望達成了。
在這個時尚業(yè)起步不久的國度,設計師肩負著教育大眾的使命。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中國較早成名的時裝設計師,郭培花費了整整22 年,恐怕還是第一次獲得一個這么好的平臺,終于得以最有效地教育一次大眾——上一堂長達一個小時的大課。她依靠的不是由她署名的設計,而是“非她署名”的設計。
而即便如此,在下課之后,疑云仍然盤踞在人們心頭不能散去。究竟這是不是抄襲?誰該為此負責?為什么創(chuàng)意雷同,也可被稱為高級定制?難道這就是中國設計的必經(jīng)之路?中國設計師有沒有改變中國人的穿著方式?我們到底是缺乏常識,還是缺乏幽默感?我們真的是這么無知嗎?
與其閉嘴,不如發(fā)問。
1它們到底是不是“高級定制”?
1858 年,Charles Frédéric Worth在巴黎和平路7 號開設了自己的時裝公司,招牌上寫著:Worth & Bobergh—成品裙裝與大衣——絲織制品——高級新品時裝。
“高級定制時裝”就此發(fā)端?!岸ㄖ啤笔亲怨乓詠砭陀械姆?,其概念在于“量身”和“定做”。而高級定制則需要在這一基礎上增加獨特的創(chuàng)意、精確的立體裁剪和精細的手工藝。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高級定制品牌在法國受到法律保護。想要進入這一名單的品牌需要經(jīng)過繁瑣的申請程序,滿足一系列嚴格要求,品牌必須由法國工業(yè)部審批核準,才能被命名為“高級定制(Haute Couture)”。
然而如今在中國,冠名“高級定制”的工作室卻比比皆是,其中像郭培、祈剛這樣的著名設計師也大有人在。究竟是誰授予他們這一稱號?
目前看來,這應當是一個自授的稱號,其著重點在于“量身定做”、“高級面料”以及“奢華工藝”。法國高級時裝公會中國總監(jiān)趙倩表示:“中國的設計師并未拿到法國的法律頭銜,但我覺得也不能直接把他們排除在‘高級定制’之外。雖然法律的概念是鮮明的,但現(xiàn)實的操作其實是模糊的?!?BR> 客戶在這些工作室也可以得到獨一無二的設計,并且它們的確采用了高檔的面料和復雜的裝飾工藝??紤]到高級定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昂貴的面料和手工藝制作,這些品牌也確實符合條件。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法國高級時裝公會近年來也開始邀請一些年輕的品牌參加高級定制時裝周?!八麄儺斨杏行┤说脑O計非常簡練,你看不到釘珠,看不到繡花。創(chuàng)意才是這些品牌的精髓。”趙倩說,“高級定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演變,它不一定強調裝飾,但創(chuàng)意變得更加重要了?!?/P>
2一家高級定制工作室會承接哪些業(yè)務?
很簡單,高級定制工作室專為客戶量體裁衣。從上世紀40 年代至今,巴黎的高級定制品牌就延續(xù)著一年舉行兩季發(fā)布的定規(guī)。而除了直接接待客戶之外,在1945 年法國高級時裝協(xié)會成立之后的很長時間里,向法國外省乃至國外定制店出售時裝樣板,都是高級定制品牌的經(jīng)營方式之一。這一方式一直持續(xù)到1992 年。有一點是肯定的:在大部分情形之下,高級定制品牌的服務是基于每年兩季的新系列進行的。
高級定制, 法語叫做HauteCouture,有時也被翻譯為高級時裝。但郭培并不這樣理解。在對她的采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她將高級定制和高級時裝劈成了兩種業(yè)務?!癎uoPei 系列是高級時裝,那是藝術品,是將來可以放在博物館收藏的作品,所以我才為它們署名?!彼f,“至于我的公司玫瑰坊從事的,則是高級定制,就是高級的裁縫鋪。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BR> 按照她的解釋,為春晚做演出服是玫瑰坊承接的業(yè)務,為奧運做服裝設計則是她作為玫瑰坊設計師所參與的工作,二者都屬于高級定制范疇,但不是她的個人行為。而她距今最近的一次可以作為風格參考,也是可以負責地稱為“郭培作品”的系列,則是2007年發(fā)布的“童夢奇緣”系列。據(jù)她透露,只有黃圣依、章子怡等明星外借過這一系列的服裝,作出席社交場合之用?!耙驗樗鼈兲^昂貴,售價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人民幣,在中國找不到可以消費的客戶。”她說。
1943 年,法國當時的工業(yè)制造部書記Jean Bichelonne 在《國家機關報》(Journal Officiel)上發(fā)表了一個公告,以法律形式規(guī)范了兩組詞:“定制”和與之對應的“定制師”(Couturière),以及“高級定制”和與之對應的“高級時裝大師”(Couturier)。當時的定制企業(yè)不得不在各種稱號上作出選擇:是成為“高級定制”還是“高級手工定制設計師”,抑或是“定制設計師”?他們的選擇將伴隨企業(yè)的注冊,出現(xiàn)在店招、商標、廣告上。時至今日,這類規(guī)定已不再如此繁瑣。但即便如此,“玫瑰坊”的“高級定制業(yè)務”還是很難在如上所有標簽中找到任何一個與之呼應。如果一定要說,我們只能用英文的“madeto-order”來為這類業(yè)務冠名了。
至于郭培本人,我們應當把她歸入“高級時裝大師”之列。她所做的系列發(fā)布“并非出于商業(yè)目的,也不固定時間,只要有精力了就做”。她的下一次高級時裝發(fā)布時間定在今年11月初,距離上一次整整兩年。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xié)會副主席蘇葆燕表示:“每個國家要根據(jù)各自的國情與發(fā)展歷程來確定自己的產(chǎn)業(yè)政策,不能照搬別國的模式?!笨紤]到這一觀點的合理性,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說,中國設計師發(fā)展出了適合本國市場的高級定制模式。既然建立成衣品牌所需的資金巨大,且設計師獲得的空間反而相對狹小,那么從事收費在1 萬元以上的個人定制業(yè)務,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不過假如非要冠名“高級定制”不可,設計師就沒理由抱怨自己遭到誤解。“中國的產(chǎn)業(yè)細分還遠不如國外,市場非常大,所以設計師提供各種服務的可能性就更大。”趙倩說。
3郭培究竟有沒有抄襲?
在多家媒體的采訪中,郭培反復重申,抄襲是肯定不存在的。蘇葆燕則肯定地說:“郭培是一個成熟的高水平設計師,有很強的設計能力,客戶多達上千人。據(jù)說中央電視臺本年度春節(jié)晚會出場的女星著裝90% 來自她的工作室。對她這樣的設計師來說,抄襲是沒有必要的。”
事實上,業(yè)務量的大小與究竟是否抄襲之間沒有任何聯(lián)系。不過時裝業(yè)的抄襲比起其他行業(yè)來,確實很難界定。趙倩表示:“涉及靈感的東西,即便用色、用料一致,也不能武斷地說它是抄襲?!痹诜▏瑫r裝公會有專門的專家委員會對此進行討論,通過雷同的百分比來判斷一件設計究竟是否屬于抄襲。
對于雷同設計是玫瑰坊其他設計師的作品這一解釋,設計師吉承認為很牽強?!澳憧傄獙ψ约旱钠放曝撠煛!彼f。與此同時,她認為設計上的相似確實很難避免?!耙獎?chuàng)作一個全新的東西實在太困難了,所以無論是有名還是沒名的設計師,都難免會有借鑒。關鍵是,第一要保持自己的風格,第二不要做得太明顯。”她還順便提起了前不久的凌雅麗狀告韓楓抄襲事件:“我看了也覺得挺相似的。”
“你不能指責一個裁縫鋪抄襲?!?BR> 郭培向記者堅決表示,“你應該談論我的作品有沒有抄襲。”
4何謂抄襲?何謂借鑒?
在知識產(chǎn)權方面,時裝是最難界定的產(chǎn)業(yè)。每季每個品牌都推出大量款式,要給每個款式申請專利,不僅耗費人力,并且荒唐透頂。在現(xiàn)代時裝誕生后的150 余年當中,無數(shù)設計細節(jié)、款式和工藝都被重復采用,設計師們不斷從過往大師的作品擷取靈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Chanel 的斜紋軟呢外套和Yves Saint Laurent的吸煙裝——如今人們稱相似款式為“Chanel 風格”和“YvesSaint Laurent 風格”,而不指責其抄襲。
高級定制服則擁有決定未來幾季趨勢的力量。John Galliano 那些戲劇化的設計會被使用到Dior 的成衣系列中,在幾季之后也會廣泛地出現(xiàn)在工業(yè)化制造的成衣上。像H&M 和ZARA這樣的高街時裝品牌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照搬高級成衣的當季設計,盡管抱怨聲不斷,但這也已經(jīng)成為了時裝業(yè)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
然而從現(xiàn)代時裝誕生開始,時裝品牌對抄襲就始終非常介意。歷史上曾有觀眾由于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畫速寫而被Dior永久剔出來賓名單的先例。Chanel 也發(fā)表聲明說:“雖然我們的風格明確,但是一件并非出自我們的外套永遠不可能是‘Chanel 外套’。……我們的律師會積極地處理這些?!狈▏母呒壎ㄖ瓢l(fā)布時間只比服裝上市提早4 個月左右,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創(chuàng)意不被盜用。這類糾紛源源不斷,大多數(shù)只能不了了之,不過是民眾判斷設計師創(chuàng)造力的籌碼。“我認為這是個人能力的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設計師說。
5抄襲是中國的必經(jīng)階段嗎?
國外趨勢是中國設計師不得不關心,不得不研究考慮的重要課題。對于中國的許多營銷型品牌而言,它們首要的任務就是總結銷售經(jīng)驗、迎合銷售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內(nèi)人士告訴我們,他對中國設計師的抄襲行為一點也不驚訝。“以前大家都抄,從張兆達那一代開始,這種情況非常多。像杉杉、雅戈爾,十年前都是扒版型。”他說,“只不過現(xiàn)在大家的信息來源多了,對時裝也更關注了,所以這個情況浮出了水面。”
他補充道:“我相信,因為郭培也是出道比較早的設計師,所以她習慣了這類做法。但時代變化了,這一套終于要行不通了?!痹诋斚乱怨I(yè)生產(chǎn)為主的背景下,設計師大量照搬國外設計是必然的。而由于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地吸收了大量信息和經(jīng)驗,中國時裝業(yè)出現(xiàn)了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工業(yè)階段尚未過去,針對高級消費者的服裝定制業(yè)就已經(jīng)開始興旺發(fā)達。更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與歐洲現(xiàn)代時裝的發(fā)展過程幾乎倒了一個個兒。對步調一致早已厭倦的消費者強烈地渴望獲得“獨一無二”的設計。
面對注意力仍然停留在面料和款式上的消費者,設計師不得不把工業(yè)化的操作模式挪用到定制服務上去。上世紀90 年代那種一家裁縫店加幾本日本時裝書的裁衣模式,在不少國人心中清晰依然。也正因為如此,郭培將自己的玫瑰坊稱為“裁縫店”。而這樣一來,中國成衣業(yè)根本無法從中國高級定制業(yè)中獲取趨勢信息。但考慮到時裝必然的全球化趨勢,中國設計師也的確毫無必要拘泥于國界——跟隨國外的趨勢恐怕是最明智的方法,過去是,在將來的很長時間內(nèi)都會是。
6山寨是不是中國專利?
實際上,盜版服裝從20 世紀初就已經(jīng)存在,并在30 年代達到了一個高峰。山寨產(chǎn)業(yè)當時的急先鋒是美國服飾商。這些大公司在巴黎建立長駐買手站,其實就是時裝工業(yè)間諜中心。他們通過這類機構預先獲取消息,讓美國人在秀場發(fā)布之前就提前設計新品——對他們而言,正式的官方發(fā)布只是進行細節(jié)修補的機會。
紐約的Macy 百貨和Saks 百貨當時也毫不猶豫地在報上做虛假廣告——Macy 百貨以“原價的大約一半”推出“巴黎大衛(wèi)時裝店優(yōu)雅運動裝系列”,Saks 店則打著巴黎著名設計師的名號,將“由巴黎小裁縫們復制的作品”運到紐約進行推廣。在紐約、柏林和法蘭克福,甚至冒出了許多專門提供巴黎新款時裝租借服務的公司,只需支付很少的價錢,就可以對這些款式進行租借復制,其中的佼佼者是美國人Elsie Cobin。
無論在70 年前的紐約、柏林還是斯德哥爾摩,服裝精品店都以“這是巴黎當季的新款”作為自豪的賣點,消費者也樂于購買“巴黎最新的款式”。這一事實至今沒有改變,也永遠不會改變。盡管早在1922 年,Vionnet 夫人就曾發(fā)表聲明,宣布自己設計的時裝擁有法國官方注冊權,但作為世界潮流中心的巴黎一旦享有這一榮耀,就必定要承受被盜版和抄襲的厄運。今天,這一厄運蔓延到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頭上。
7復制潮流何時休?
高級定制之父Worth 曾說:“我的工作不僅僅是傳承,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發(fā)明。成功的秘密就是創(chuàng)造。我不要她們‘定制’自己已經(jīng)想好的樣式,如果這樣的話,我工作的意義就失去了一半。”可惜中國的許多消費者至今也不理解這一信念。雖然同款衣服賣出成千上萬件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但消費者仍在盲目地受引導。時尚雜志向人們傳達的信息是:現(xiàn)在流行這個,這樣就不落伍。在這種情形下,消費者很可能傾向于拿一個樣子讓設計師改制,從而獲得一件非常相似,價格卻又大大優(yōu)惠的衣服。
這種情況不僅在中國發(fā)生。蘇葆燕舉例說,Kate Winslet 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穿著的禮服就在全美掀起了復制熱潮?!昂芏嗫蛻舨皇菫榱顺u,而只是看中了一個款式。我覺得中國客戶的觀念都是很具象的,他們必須看到了樣子,才會安心。”趙倩說。
然而比起15 年前,中國目前可以買到面料的地方變少了。趙倩表示,在國外,面料店幾乎找不到。法國的手工作坊不是關閉,就是被收購,定做的成本極其高昂,除了一些保留舊習慣的老年人之外,年輕人幾乎不會嘗試。時尚是一門產(chǎn)業(yè),當所有環(huán)節(jié)都結合緊密時,買面料找裁縫的模式終將消失。巴黎富名街83 號曾是著名的面料商店Gagelin 的店址,Worth 曾在那里工作。而目前,這座建筑已被H&M 集團收購,正在改建當中。
8我們究竟該怎么做?
Dior、Chanel 這些設計師都站在時尚的起源地、設計師年代的最初期,面臨的情況一定和我們不同。但即便是那樣,我相信都會有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可能客戶會拿著面料過來,或要求設計師按照自己的想法為她們做衣服?!壁w倩說。
時裝畢竟不是藝術品。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設計師。生存在夾縫中的中國設計師面對混亂的市場、激烈的競爭、不夠成熟的消費者,就不得不在創(chuàng)意上作出犧牲?!吧媸堑谝晃坏摹!壁w倩說,“如果中國設計師完全按照國外的方式去做,可能就生存不了。”
郭培認為,從事定制服務讓她更具體地改變了人們的穿著方式——可以說是改變了舞臺上一整批民歌歌手的穿著方式和形象。在她出道的年代,她所面對的企業(yè)和客戶都和今天的有所不同,這也影響了她和她的同輩設計師們所選擇的道路。她將自己的高級時裝系列視作藝術,與其他業(yè)務完全割裂開來——恐怕導致這場紛爭的起源就在這里。而在80后設計師當中,應當會有更多人愿意為大眾做設計,試圖直接影響大眾的穿著方式——這也是他們所處的時代氛圍所造成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內(nèi)設計師則更愿意將一切歸因到個人?!斑@是個人能力的問題?!彼f,“國內(nèi)設計師水平參差不齊。這個時代太急功近利?!钡拇_,以最小的視角來看,時裝界的一切版權之爭,都只是每一個設計師之間的小小紛爭而已。
無論是小紛爭還是大矛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