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服飾作為一種物質(zhì)文化現(xiàn)象,其產(chǎn)生與變化總是與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yīng)的。自古以來,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國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區(qū)地形復雜,高山險地是每個布依族地區(qū)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從古越人發(fā)展而來的。
其服飾大體上都保留著古老的特點,《舊唐書·西南蠻》載:“男子左衽、露發(fā)、徒跣。婦女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布依族的傳統(tǒng)服飾是男著衣衫,女穿衣裙,婦女衣,裙均有蠟染、挑衣、刺繡圖案裝飾。因為布依族居住在熱帶地區(qū),氣候炎熱溫暖,這種寬松的衣裙符合氣候特點。
布依族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衣)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繡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帶銀質(zhì)手鐲、耳環(huán)、項圈等飾物。惠水、長順一帶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長褲,系繡花圍兜,頭裹家織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帶少女衣褲上飾有“欄干”,系圍腰,戴頭帕,辮子盤壓頭帕上。
鎮(zhèn)寧扁擔山一帶的婦女的上裝為大襟短衣,下裝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領(lǐng)口、盤肩、衣袖都鑲有“欄干”(即花邊),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藍花的蠟染布,她們習慣一次套穿幾條裙子,系一條黑色鑲花邊的圍腰帶?;榍邦^盤發(fā)辮,戴結(jié)花頭巾;婚后則改戴“假殼”,用青布和筍殼做成。在羅甸、望謨等地的布依族婦女,都穿大襟寬袖的短上衣和長褲。
晴隆、花溪等地的婦女穿長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長褲,衣襟、領(lǐng)口、褲腳鑲有花邊,系繡有花卉圖案的圍腰,她們頭上大多纏有青色花格頭巾,有的腳上還穿細尖尖而朝上翹的繡花鞋,也有的穿細耳草鞋。都勻、獨山、安龍等縣部分地區(qū)布依族婦女的服裝和漢族婦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婦女喜戴銀手鐲或骨手鐲,戒指、銀簪、項圈等飾品。一些布依族老年婦女仍保留傳統(tǒng)服飾,頭纏籃色包布,身穿青色無領(lǐng)對襟短衣,身大袖寬,衣縫、下角分別鑲繡花邊及滾邊。下身多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系青布圍腰或繡花圍裙,腳穿精美翹鼻子滿繡花鞋,整套服裝集紡織、印染、挑花、刺繡于一體。
中年婦女的包頭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領(lǐng)大襟衣,并在沿左衽前下方鑲嵌兩三道帶色布邊,領(lǐng)前結(jié)扣處喜用銀泡紐扣作裝飾,袖口仍保留傳統(tǒng)的古老風格,下身已改穿長褲,腳上滿花鞋變成了半爿型或鞋尖處繡小花,改裝后顯得潔凈淡雅,古樸端莊。未婚女青年服飾大體與中年婦女相似,但喜歡在包頭布末端鑲繡鮮艷花紋圖案,埋露在頭頂上方與護發(fā)頭簪之間。每逢節(jié)日、宴會,婦女喜佩戴各式各樣耳環(huán)、戒指、項圈、發(fā)墜和手鐲等銀飾。
布依族服飾面料多為自織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織布。色織布多為格子、條紋、梅花、辣子花、花椒、魚刺等圖案,多達兩百多種。服飾色彩多為青藍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紋,有紅、黃、藍、白色等,既莊重大方,又新穎別致。反映了他們純樸善良、溫和熱情的性格。
布依族服飾的制作集蠟染、扎染、挑花、織錦、刺繡等多種工藝技術(shù)于一身,反映了他們獨有的審美特征除了同南方諸民族一樣使用藍靛染布以外,布依族還采用了古老的扎染技術(shù),把織好的白布摺疊成各種圖案,用麻線扎好進行浸染、漂洗,最后成為藍底白花的各種圖案。
布依族姑娘從小就有制作蠟染的靈氣,她們所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親手縫制的,合身得體,古樸典雅。姑娘們穿上自制的蠟染裙,由于冰紋和花紋排列的和諧完整、層次分明,走起路來富有變化,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強。這些工藝與圖案的綜合運用,再與人體線條統(tǒng)一起來,動靜結(jié)合,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
布依族服飾也反映了其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及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每逢節(jié)日,布依族人民就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服飾展示出來,作為美的競賽。男女青年在表示愛慕時,姑娘們常用自織的布匹和衣服、手帕、鞋等作為信物。在布依族的婚姻中存有“不落夫家”之俗。姑娘必須通過“戴假殼”儀式才標志正式婚姻開始。
“假殼”是一種帽子,形似簸箕,以竹筍殼為架,用青布結(jié)扎而成,戴時再加一塊花帕子。布依族未婚姑娘都梳辮,婚后一段時間仍住娘家。在婚后當年的八九月到次年的四月期間的某一天,由新郎家的兩位婦女趁新娘不備,將其摟住,強解發(fā)辮,換上“假殼”,之后方可到夫家生活。